□楊 仲
繼推出多條落葉景觀道之后,姑蘇區又將打造“文藝景觀道”。近日,姑蘇區住建委組織相關專家對古城區中街路、養育巷縱向綠化景觀軸線的設計方案進行評審。
方案將該縱向綠化景觀軸線打造成展現生活雅趣、詩意雅集的文藝景觀道,得到專家認可。據悉,為了凸顯街巷的文雅氣質,整體色彩以白、灰、黑、咖色為主,突出文字、框景、植物、瓦片四大設計元素。住建部門將加快前期進程,爭取盡早進入施工階段,確保一年內按期竣工。
說白了,就是未來中街路、養育巷縱向景觀線更有看頭,不僅是原有綠化更加豐富立體,還因為點綴蘇式景墻、瓦片等設計元素更顯文雅。道路景觀,本身就是行走的藝術,“文藝”加“道路景觀”更是把文化藝術的味道發揮得淋漓盡致,這與古城的氣韻相呼應,可以作為彰顯古城韻味的加分項。
古城是蘇州最寶貴的歷史文化資源,保護好古城就是保存了蘇州的歷史和文脈。在全域旅游的大視野下,古城的看點不只是散落在其中的古典園林和歷史街區,整個古城即景區,每一條街巷、每一座民居、每一個街角都是古城的肌理,它的狀態都反映了古城的真實,是蒼老、雜亂、破舊還是文雅、生機、潔凈?
近年來,蘇州在尊重古城保護古城的同時還積極地探索古城的“微改造”,比如外立面整治、違章拆除、街巷補綠,又如對犄角旮旯進行美化改造。這樣既通過提升生活環境增強古城居民民生幸福感,又通過文化的鏈接把古城里的建筑、街景裝扮得更江南。無疑,“文藝景觀道”也是古城“微改造”的又一次探索,值得期待。
要用足“繡花功夫”來建設古城,古城中心街區空間有限,怎樣在原有道路景觀的基礎上做加法考驗建設的能力水平。古城的氣韻擺在那里,古樸、文雅,這就需要在古城“微改造”的時候拿捏好這樣的氣質。要謹防加載的文化元素生硬、違和,否則本以為的加分項就會變成減分項,結果就是多此一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