□蘇州市吳中區胥口實驗小學校長 柳永忠
最近因為疫情防控,學校暫緩開學,學生只能居家學習,家庭同時成了課堂。學生大部分時間在家中,家長因此多了幾分煩惱。殊不知,學生長時間待在家中,正是勞動教育的好時機。那么,在這特殊時期,或者以后的家庭教育過程中,家長怎樣對孩子進行勞動教育呢?
勞動教育,促進全面發展
作為家長應該明確,勞動教育對一個人的發展極其重要,是一個人得以全面發展的基礎。首先,勞動能使孩子的身體充滿活力,改善身體的各種生理素質。其次,勞動需要孩子做出努力,需要有頑強的意志和毅力,可以培養兒童的自信心、責任心等。第三,勞動是創造的基礎,孩子在勞動中既要動手,又要動腦,是一種創造性活動,在勞動過程中能有效培養孩子的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。
在與孩子的親子交流過程中,家長可以通過一些典型的事例,讓孩子體會到勞動對自己和對他人的重要作用。比如當前抗疫過程中的一些感人故事,醫務工作者和志愿者日夜為他人服務,就是因為他們平時積極參加勞動,才有了強健的身體,并且具有頑強的意志,能夠持續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,得到大家的尊重。
勞動任務,巧妙選擇時機
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當今孩子參與勞動的現狀,如果能夠抓住時機布置勞動任務,那會使孩子更樂意地接受并且出色地完成勞動任務。比如春季到來學種植。眼下春天到來,在蘇城抗疫的決勝時刻,孩子們雖不能走進自然感受春天,但可以利用“居家種植”感受春天的到來,感受勞動的快樂。孩子們可以在家種植或水培綠色植物,認真照顧它,待開學后在班級分享自己的勞動成果,直觀地享受到勞動的樂趣。
再比如為媽媽節日學做菜?;蛟S,“三八”婦女節到來的時候,學校還不一定會正式開學。不管開學還是沒有開學,家長都可以抓住這個機會,引導孩子“為媽媽做一道喜歡的菜”。孩子學做菜的過程,不僅拉近了親子關系,培養了感恩意識,而且讓孩子在學做菜的家務勞動中,學會在廚房里鍛煉和保護自己,比如他可以清楚刀具正確的使用方法,讓自己免受傷害;讓他們認識不同的食物種類,學會不同食物的處理辦法,開闊思維。
勞動習慣,家庭逐步養成
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,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,對于學生良好勞動習慣的養成,家庭所起的作用比學校更大更明顯。家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,逐步養成孩子的勞動習慣。一是引導孩子從力所能及的家務做起,讓孩子把家務勞動看成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。二是根據孩子興趣培養勞動習慣。每個孩子的興趣愛好都各不一樣,根據孩子的興趣布置勞動任務,更容易調動孩子勞動的積極性,久而久之就會讓他養成熱愛勞動的習慣。三是要創造孩子勞動實踐機會。家長可以從家庭中常見的勞動出發,比如洗衣服、修東西、整理房間、煮飯、炒菜等,再擴展到其他方面的勞動,比如社區勞動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