恢復常態化疫情防控后,個人健康防護不可少
本報記者 袁藝
封控區、管控區、防范區什么時候解封解控?封控區、管控區解封解控后要注意哪些方面?就當前市民們關注的防護問題,昨天,蘇州市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指揮部辦公室給出了解答。本報記者同時采訪了蘇州市疾控中心副主任、主任醫師張鈞。他尤其提醒,恢復常態化疫情防控后,居民出行時要做好個人健康防護,自覺養成戴口罩、勤洗手、一米線、不扎堆、少聚集等良好衛生習慣。
目前,蘇州市內交通通行不需要48小時核酸檢測陰性報告。待蘇州風險地區等級全部調整為低風險后,蘇州行程碼的“星”號會自行消除。
封控區、管控區、防范區什么時候解封解控?
根據《新冠肺炎疫情社區防控方案》:封控區,在同時滿足以下條件時,可解除封控:1、近14天區域內無新增病例或無癥狀感染者;2、區域內最后一名密切接觸者自末次暴露超過14天,核酸檢測為陰性;3、解封前2天區域內所有人員完成一輪核酸篩查,均為陰性。
管控區,在同時滿足以下條件時,可解除管控:1、近14天區域內無新增病例或無癥狀感染者;2、區域內最后一名密切接觸者自末次暴露超過14天,核酸檢測為陰性;3、解封前2天區域內所有人員完成一輪核酸篩查,均為陰性。
防范區,縣(區)內封控區、管控區全部解封解控。
張鈞解釋了末次暴露的含義,就是指密切接觸者與其對應的所接觸的病例或無癥狀感染者,最后一次接觸的時間,比如,該密接者被判為密接的時間是2月16日,但其與對應病例最后一次接觸是2月15日,那么其末次暴露時間就是2月15日。
封控區、管控區解封解控后要注意什么?
按照“解封不解防”的原則,封控區解封后,居民要實行7天健康管理,簽訂個人健康承諾書,健康管理期間實行居住地和單位“兩點一線”管理,全程做好個人防護,不去公共場所、不去人員聚集場所、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,第7天做一次核酸檢測。小區、單位要繼續做好人員進出管理,嚴格實行測溫、驗碼和規范佩戴口罩等措施,外賣、快遞提倡無接觸配送。電梯、樓道和公共區域等重點場所和設施定期進行通風和預防性消毒。落實小區生活垃圾分類收集,做到及時消殺,“日產日清”。
管控區解控后,恢復常態化疫情防控,居民出行時要做好個人健康防護,自覺養成戴口罩、勤洗手、一米線、不扎堆、少聚集等良好衛生習慣。
近期省外人員打算來蘇州怎么辦?
1.自1月20日起,省外來(返)蘇州人員需持健康碼綠碼和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。無48小時核酸檢測陰性證明的,應立即向所在社區(村)、單位或入住酒店報備,在抵達蘇州24小時內就近采樣檢測,核酸檢測出結果前,不出入各類公共場所,不參加各類聚集性活動,規范佩戴口罩。
2.國內疫情中高風險地區人員應暫緩來(返)蘇州,待所在地區等級降至低風險后方可來(返)蘇州。
3.國內中高風險地區所在城市低風險地區人員來(返)蘇州后,應第一時間向所在社區(村)和工作單位(或所住賓館)報告,主動配合屬地疫情防控指揮機構落實健康監測、核酸檢測等健康管理措施。
4.與確診病例(含無癥狀感染者)有軌跡交叉、有中高風險地區旅居史的人員,落實“14天集中隔離+7天嚴格居家健康監測”管控措施;隔離期限按離開該地之日算起。
5.對14日內有確診病例(含無癥狀感染者)所在設區市(直轄市為區)旅居史的來(返)蘇州人員執行7天健康監測,2次核酸檢測(到達即檢,進入我市72小時之內再進行一次核酸檢測,兩次檢測間隔24小時以上);
6.對14日內有確診病例(含無癥狀感染者)所在縣區(直轄市為街道)旅居史的人員,進行7天(自離開之日起)嚴格健康監測,強化核酸檢測(第1、3、7天各檢測1次)。
7.健康監測期間,盡量減少外出,不到人群聚集場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