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藝人離婚事件、主播偷逃稅案引發輿論廣泛關注,再次敲響守藝德、守法紀的警鐘,警示文化藝術和直播從業人員,要自覺依法從業,承擔與其地位和收入相匹配的社會責任。
時代賦使命,清風正氣是前提。在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、中國作家協會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式上,習近平總書記指出,當代中國,江山壯麗,人民豪邁,前程遠大,時代為我國文藝繁榮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廣闊舞臺。推動社會主義文藝繁榮發展、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,廣大文藝工作者義不容辭、重任在肩、大有作為。啟航新征程,廣大文藝工作者唯有把個人的道德修養、社會形象與作品的社會效果統一起來,堅守藝術理想,追求德藝雙馨,努力以高尚的操守和文質兼美的作品,為歷史存正氣、為世人弘美德、為自身留清名。
文藝即社會,價值影響深而廣。魯迅先生說:“涵養人之神思,即文章之職與用也。”文藝承擔著成風化人的職責。文藝能夠感染人、教育人、激勵人,由此發揮著引導社會價值、引領時代精神的重要作用。而文藝創作者扮演著人類靈魂工程師的角色,其人格與作品的思想價值與社會影響息息相關。那些在歷史長河中經久不衰的經典,都體現了文學家、藝術家襟懷和學識的貫通、道德和才情的交融、人品和藝品的統一。正所謂“為世用者,百篇無害;不為用者,一章無補”。廣大文藝工作者要珍惜自己的社會影響,切記如果品行不端,人民不會接受,時代也不會接受!不自重就得不到尊重!
立業先立本,自我修養須堅守。我們常說,立德樹人的人,必先立己;鑄魂培根的人,必先鑄己。一個德行上有缺失的人,何談弘揚正道,何談成風化人?志高則言潔,志大則辭弘,志遠則旨永。在當前文藝事業繁榮發展的大背景下,也存在著個別從業者觸碰道德法律底線、部分文藝創作背離主流價值觀的現象。這些都提示著廣大文藝工作者要講品位、講格調、講責任,自覺遵守法律和公序良俗,自覺抵制拜金主義、享樂主義、極端個人主義,堂堂正正做人、清清白白做事。以高遠志向、良好品德、高尚情操為社會作出表率,拿出經得住時間和人民檢驗的作品,這才是文藝工作者須堅守的立身之本。(□劉 森)